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资讯工艺品正文

和田玉:儒家文化中融入玉雕大师的绝艺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5-01-31 浏览次数:64

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喜玉、玩玉、赏玉、藏玉的嗜好,玉石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象征,蕴含着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。作为中国五大名玉之首的和田玉,它的精、神、气是任何其他玉无法比拟的。和田玉凭借着自身的高贵与典雅,完美诠释出中国玉文化的精髓所在,因而被外界赋予“国石”的美称。

“我相信没有无缘无故的爱,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。我喜爱和田玉,主要是和田玉能给我带来心灵的开心、安宁和愉悦。这完全不同于黄白金钻石所显示的财富和张扬。”从海外专程挑选和田玉的华侨王女士对记者说道。

在某种意义上来说,能否真正地带给人们发自内心的愉悦,是现代人所追求的,和田玉是安慰心灵的最好的一个载体。正如我们耳熟能详的那句话“黄金有价玉无价”,折射出了国人对于和田玉的深度喜爱。

承载儒家文化 传承七千年

和田玉受到大众的青睐,和它自身所包含的文化底蕴是分不开的。和田玉之所以历久不衰,历久弥笃,除了其自身具备其它玉种不具备的物质属性和优势外,还有一个深刻原因,这就是附加于和田玉之上的文化及精神价值。

和田玉是中国文化精神和价值的重要物质载体。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,和田玉一直扮演者儒家道德观念的附着物的角色,它将儒家文化从物质到精神、从感性到理性加以理性创造。在殷商时期,玉的道德化、宗教化、政治化过程业已初步完成,和田玉成为道德、习俗、神灵、权力和财富的象征物。当时,儒家学派为进一步宣传他们的学说,需要用一些物质的载体,故而总结了殷商时代开始使用和田玉的经验,尤其注意到统治阶层喜爱和田玉的感性经验,所以,儒家文化便赋予玉以德行,也即是我们所熟知的“十一德”、“五德”之说。在《礼记》中孔子赋予玉“十一德”,即仁、知、义、礼、乐、忠、信、天、地、德、道。此十一德,实乃儒家道德规范的大全。

东汉时期,许慎在《说文解字》中提出玉有五德,“玉,石之美者,有五德,润泽以温,仁之方也;理自外,可以方也。”实际上指的是玉的色泽、纹理、质地、硬度、韧性五个特性。通观上下五千年的儒家学说,但凡有关玉德的,均以和田玉为依据,并始终以和田玉为尊,为正宗。雕栏玉砌、温润如玉、亭亭玉立、金玉良缘…… 和田玉成为君子德行操守的化身和社会道德的象征物。七千年的和田玉悠久历史文化,犹如一颗颗闪亮的名珠,把我国悠久的儒家文化照耀得无比亮丽。

和田玉生命光辉 离不开玉石之路掌灯人

俗话说“玉不琢不成器”,其实是指玉器创作的艺术美。一块美玉如果不经过精雕细琢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精致的玉器。一件真正成功的作品应当看不出任何“雕琢”的痕迹,似乎是天然长成之物,这是和田玉艺术的最高境界。

玉雕艺人赋予着玉石生命与光辉,玉雕大师是玉石之路的掌灯人。御府工坊的付雪飞介绍说,“和田玉的雕琢手法要遵照因料施艺,挖脏去绺,俏色巧作,化瑕为美的原则,尽量突出和田玉的美,雕物而现意,显示大气而刚劲有力之感,雕形而见神韵,使和田玉雕以独特的艺术魅力,创造出传世精品,让古老的和田玉雕得以‘苏醒’!”

“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,可以联系本站!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!
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